公元 220 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 263 年,魏灭蜀。两年后司马氏篡魏,建立晋王朝。公元 280 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史称西晋。
相对于之前的秦汉和之后的隋唐,说到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可能很多人的直观标签是:中国历史大分裂时期、社会动荡、少数民族南下、第一次衣冠南渡、民族大融合,寥寥数词而已,但实际上,这是一段360余年的历史。
这个时期的园林由秦汉时期的宫苑向自然山水园林转变,造园不再追求高大雄伟,而在“穷极技巧”上下功夫,使楼阁为景所设,苑囿精巧雅致,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
南北朝园林发展
这三百多年的动乱分裂时期,庄园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豪强和门阀士族的势力,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瓦解,影响到意识形态上的儒学独尊,人们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梏桎,藐视正统儒学制定的礼教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人性的觉醒,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极大的影响。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私家园林大为兴盛,寺观园林也开始出现,从早先的以皇家造园为主流,变成为皇家、私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的并行发展。所以说,这个时期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先启后的转折期。
由于种种因缘际会,大自然被揭开了秦汉以来披覆着的神秘的外衣,摆脱了儒家“君子比德”的单纯功利附会,以它的本来面目——一个广阔无垠、奇妙无比的生活环境和审美对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谐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
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有关自然山水的艺术领域大力开拓,对自然美的鉴赏遂取代了过去所持的神秘和功利的态度,成为此后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
南北朝园林特点
此时的园林在秦汉皇家园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时孕育了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还有在当时属于非主流的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风景游览地。自然山水式园林从这里萌芽,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和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并不是凭空捏造,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变化,可知此时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种改变和发展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方面共同孕育的结果。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园林特点也比较明晰,在延续秦汉时期园林的气势和规模之外,摒弃了祭祀、神说等虚幻色彩,向自然山水园林逐渐过渡,开始了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不过相对来说还限制于对自然的写实,没有做到真正的写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魏晋南北朝的园林为后来唐宋自然山水园林的发展繁盛做了坚实的铺垫91秦先生。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荡的时期,园林在发生着本质上的变化。在玄学思想,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以及人们寄情山水陶冶情操的精神追求之下,园林向着自然山水风格转变,奠定了我国自然山水园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湘阴地变得复杂多样,这就是园林发展最基本的推动力。美好的自然环境会影响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与思想。因为园林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的,都是不可或缺的。
91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