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电话:
400-123-4567

行业动态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从现代文化的角度来看,对魏晋古代园林中的生活气息进行的分析,就是对文人们消遣的地方进行分析。

这些文人们刻意建造的、注重自然气息的私人花园,尤其能够反映出文人们的生活气息,他们在这座悠然自得的游园中欣赏美景,赏心悦目。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2)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美术也是一朵奇葩,魏晋两宋时期的文人同样痴迷于花木,其花木生活也反映了他们的人生风格。

在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文人对于园中景色的欣赏,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一种瑰丽,一种精美的珍品。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3)

比如曹植的《公宴诗》中就有这样一句:

“长坂秋兰盖,朱华冒碧潭。”清水潜鱼儿,好鸟啼高处”.

比如,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就有这样一段佳话:

“临水而立,临山而立,上望曾峰,下望明渊谷。”

按照他们的说法,这是一场艺术盛宴,若从功利的角度去观察,如三两排的柳树、百余树的桃子、屋后阴凉处的柳树、楼阁前面的桃子、李子等等,都不会很漂亮,也勾不起一般人的美感。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4)

但是,这座花园是当时文人眼中美丽的事物,是他们建造的一座美学天堂,他们就是以一种美学的心理状态,将这种美学的“非功利性”赋予了“美学”的意义。

《世说新语》中说:

“简闻到华林园,顾谓侍从之言,其所见,非其所望,若有林中之光,自有其所思,若有飞禽走兽,自是一家人。”

这是一种生活的欣赏,一种经典而不是一种实际的美学心理,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而这样的浪漫主义,正是魏晋风情的核心所在。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5)

若无此一雅俗共赏之雅趣,也不会有魏晋风情,更不会有私家花园之兴盛。

以这种奇妙的欣赏和审美心理,魏晋南北朝文人们体会到了“飞鸟鱼虫,自然是至亲”的美学快感,鸟兽禽鱼和他们是一种精神上的亲密,一种感情上的联系。

他们和鸟兽禽鱼之间,没有任何身体上的距离,没有任何的隔阂,没有任何的生疏,人和天地万物,都是相亲相爱,互相依存的。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6)

这种美学的快感,是一种对自由的享受,洗去了被尘世束缚的枷锁,这是一种清澈而又深邃的美,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在这样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美状态下,人和一切都是一体的,充满了勃勃生机,万物都生活在璀璨的光芒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在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其园居生活中,体会到了人生的悠然与游憩的本质。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7)

其中,休憩与游憩是人类自由与无穷的最好表现,人类在消遣与消遣中展示了人类的美好、美好与真实。

如果没有了休闲与娱乐,那么生活就是一种物化了的生活,这种生活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当你被生活压迫时,你就会完全失去一种自由的感觉,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学了。

美学的实质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消遣。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8)

比如梁代著名学者《为书诫子篇》中提到,他建造一个花园,穿过池塘,种下树木,是为了在一个美好的夜晚。

在一个美丽的夜晚,他可以站在池塘边看着游动的鱼儿,隔着林听鸟,而不是欣赏,张伦在其园林中所描绘的“高林巨树,崎岖石路,峥嵘涧道,令有志于此的人,为之忘却。”

可以看出,他们建造这座花园,主要是为了放松和消遣。

我们可以从他们所构筑的花园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风情,他们在花园的生活世界中,活地浪漫、悠然、自由、诗情画意。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9)

这就是他们真正的性格,他们可以在花园中悠闲地赏花赏树,悠闲地饮酒,浪漫地弹琴,放荡不羁地感受着花园之乐,花园之美。

比如,在河南县界金谷溪畔,有一座金谷园,里面有一眼清澈的泉水,一片密密麻麻的森林,里面长满了各种水果、竹木、松木、草药,还有一座水堆、一个鱼塘、一个泥洞,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

这是真正的赏心悦目,他们在花团锦簇的花园里,没日没夜地吃喝玩乐,唱歌唱歌,玩得不亦乐乎。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0)

但这里的人,都不是什么巨富之辈,他们的消遣,自然无法和这种奢侈的生活相比,被陶渊明称为“穷居士”的他,当然无法与巨富的石冲相比。

在他的田野上,有鸡声,有农民,有茅屋,有穷巷,有青草,有美酒,有古筝,有清风,有知了,有了空空如也的水壶,有了茅屋,有了遮不住阳光,有了亭台楼阁,有了柳,有了隐隐的云雾,有了归去的飞禽,等等91秦先生。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1)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2)

若以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学眼光来看待陶渊明的花园,则更多一些自然而然,更多一些质朴,更多一些幽静,更多一些淡泊,是一种悠闲的美丽。

“爱好天然”是中国人文化灵魂的最重要的一环。

艺术品是由人类创作而成,无法做到真正的浑然天成,但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最高的艺术品,却是一种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充满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3)

这便是所谓的“宛若天成”了,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们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情趣就是对自然的热爱。

这样的境界,经过了庄子的开创,经过了魏晋两代的修炼,经过了陶渊明的实践,终于达到了我们国家的最高境界。

美是自然的,是艺术的艺术,这是天道,人要按照天道而活,就必须舍去自己的一切,回归自己的本性。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4)

这种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园林生活中,就是“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天地之乐。

在中国,陶渊明是一位以“田园”为主题的大诗人,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山水山水人生。

他并不富裕,也不是什么显赫人家,也不如石崇和谢灵运那么富裕,但却是世间最会享受人生的人。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5)

陶渊明的花园只有十多亩见方的大房子和八、九间茅舍,这里没有什么稀罕的花草树木,也没有什么名山大河,更没有什么珍稀的鸟类。

这里有常见的生活场景,鸡鸣,草庐,桑麻,嫩芽,清风,蝉鸣,柳树,炊烟,归鸟等等。

因此,他的花园就是他的人生,而他的人生就是他们的花园。91秦先生

人与花园融为一体,毫无隔阂,谢灵运的“别业”是远离人间烟火,充满了野性,而不是陶渊明的花园那样的温馨和浪漫。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6)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7)

何况,陶渊明所行之道,与石崇与谢灵运所行之道,迥然不同,他们的真实生活,并没有完全符合他们的描述。

他们离不开财富,石崇说他年幼雄心壮志,浮华一生,晚年放荡不羁,勤于山林,颇有一股超然物外的气度,其实,他财产丰积,室宇宏丽,风流倜傥,毫无节操可言,十分卑鄙。

谢灵运并不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对风景也不是一个真正的痴迷,他喜好奢华,性格极端,时常满腔怒火,却又毫无廉耻之意。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子,并非一般百姓的世俗天地,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由文人们精心营造的一种悠然自得、怡然自得的高雅之境。

这一时期的园子,并非一般百姓的“家国天下”,它更多地体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们所营造的一种悠然自得、怡然自得的高雅之境。

因此,他们尤其注重修建花园,而不是随意修建起居之所,这是一种优雅,优雅中带着几分儒雅。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19)

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中,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存情趣。

让我们来看一看,在这两个时代,文人对于建造花园的喜好,他们选择的花草,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他们要么挑选苍翠的松木,要么挑选真正的柏木,要么是翠竹,要么是菊花。

比如,谢朓形容自己的花园:

“池塘以北,树木飘飘,竹林之外,群山倒映。”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20)

庾信描述自己的花园:

“亦有八尺九尺,长十尺,两三排榆柳,一百多棵桃子。”

景色虽朴素,却别具一格,他们对自己的房子也很挑剔,比如庾信在自己的花园中描述自己的房子,床上落了一片树叶,房中开了一朵野花。

栽种的菊花,筑起的篱笆,都是为了配合周围的自然景观而设计的。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21)

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建造花园的时候,尤其注重“山水俱佳”,而诗歌中的建筑风格则是“有若自然”。

其“山水兼备”、“宛若自然”的造园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天人合一”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精髓,而造型各异的造园,更能生动地表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好人生。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22)

魏晋南北朝文人所处的年代,正是一个充满阴暗和恐惧的时期,在这种环境下,文人在自己建造的私家花园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因此,魏晋南北朝的公园,一直都是文人雅士们的消遣之地,也是文人们刻意打造出来的一种有品味的私人花园。

它们注重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尤其是在拍摄的时候,要考虑到“山水之美”,建筑的时候要考虑到“宛若自然”,这也是文人们最好的生活方式。

91秦先生:虽为人工,宛若天成,欣赏南北朝古典园林文化,感受古人生活风情(图23)

他们在这座悠然自得的游园中欣赏美景,园林人生,从其实质来说,就是逍遥快活的事情。

如今,我们若能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景观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居住环境,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也可以欣赏到充满诗意的风景,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后魏]杨街之撰,周祖漠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 卷二· 正始寺) [M]. 中华书局,1963.90.

2.金午江. 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M]. 北京: 中国文史出 版社,2009. 201.


91秦先生

Copyright © 2022-2026 91秦先生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地址:天朝天堂路91秦先生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1234-5678 联系人:张生